北京和上海就好像十九世紀九十年代的紐約和芝加哥:容易興奮,喧鬧,還有一點點瘋狂。財富被創造出來又迅速失去。地方政府官員深入參與地產以及商業活動。獲得成功的家族以及企業成為了新的貴族階層。
  歐洲人曾經在觀察新興的美國時,認為它有那麼一點粗俗。他們不喜歡美國將藝術和商業混在一起的做法。我懷疑很多人對中國有同樣的感覺。他們覺得中國創意這個詞是一種矛盾說法。他們認為中國缺乏西方大膽嘗試的勇氣和冒險精神。他們輕蔑地把中國看作一個抄襲大國。
  但在街道上走走,或者查看一下產出數據,你會發現中國的創造力正在提升。中國曾一度依賴低成本的製造業,現在則因藝術、設計、數字媒體以及時尚產業而引起世人關註。
  我估計,去年在上海新開業的時尚商店數量是紐約的十倍以上。江蘇省無錫市的女裝品牌店BK Design可以在布魯克林站穩腳跟。去年在倫敦開業的造價最貴的時尚商店屬於中國品牌波司登,波司登倫敦店的總造價高達3000萬英鎊。
  在香港上市的中國互聯網三巨頭之一騰訊非常善於迎合中國6億網民的需求——中國的網民人數是美國總人口的兩倍。馬雲創立的網絡零售平臺阿裡巴巴的銷售額超過了亞馬遜和eBay的總和。馬雲計劃讓阿裡巴巴在紐約上市,該公司的估值很可能將超過Facebook,部分原因在於阿裡巴巴提供的移動服務範圍更廣。
  關於中國創意產業一個令人吃驚的現象是,私營企業發展的積極性是如此之高。上文提到的時尚商店都屬私人所有。中國絕大多數創意初創企業獲得的政府支持比西方的同行們少。
  有關中國是一個抄襲大國的抱怨並不完全符合事實。事實上中國人是令人驚嘆的模仿者。他們模仿的動因和技巧與英國人、德國人、法國人以及美國人在實現工業化時一樣。模仿通常是最好的學習方式。二十世紀,歐洲和美國開始產出最偉大的藝術、文學和設計作品,而中國在本世紀內很可能也會有同樣的成就。
  但如果有人用過騰訊的微信,或者參觀過由王澍設計、獲得了普利茲克獎的杭州中國美術學院新校區,卻仍然聲稱中國的一切都來自抄襲,那麼這些人根本就沒有用心去看。確實,中國人的模仿傾向超過了西方人認為禮貌或合法的程度。一家重慶公司被指抄襲了出自建築師扎哈•哈迪德的一整座大樓設計。這種做法應當受到譴責——但西方也不應忘記自己的歷史。從倫敦到華盛頓的建築師都興高采烈地抄襲過帕拉弟奧的設計。
  據我所知,雖然中國政府在某些領域施行了限制措施,但中國和其他國家一樣高度重視創意和創新。而西方的懷疑主義態度意味著機會被白白錯失。中國政府明白,必須引入新的思路以管理好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建設熱潮。中國總理李克強表示,中國的城市管理模式將決定民眾的生活質量以及經濟的生命力。中國需要規劃大師、城市交通專家、“智能城市”設計師、景觀建築師、節能工程師以及市內裝飾設計師。而西方在這些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。但令人失望的是,上個月由李克強總理與歐盟委員會主席若澤•曼努埃爾•巴羅佐主持的創意城市會議上,歐洲人沒能拿出有新意的構想。
  在電影行業也是一樣。運用動作捕捉技術拍出了影片《阿凡達》的導演詹姆斯•卡梅隆,正在天津市一座新建的大型攝影棚中製作自己的下一部電影。我曾問過數家西方動作捕捉技術公司,對中國有沒有興趣;但到目前為止尚無一家公司在中國市場上有所動作。
  那些成功進入中國市場的公司有以下四項特點。他們將精力集中在自身擁有明確優勢的領域。他們在中國設立辦公室——規模大一點比較好,因為中國人以大為美。他們知道如何將自身技術與中國當地人才結合起來。
  他們還盡可能多地造訪中國,因為中國的商務往來是以人際關係為基礎的,就像十九世紀九十年代的美國那樣。當前中國正在個人自由、政府角色、風險本質、以及由此形成的社會類型方面做著試驗,這也和美國一樣。這是一場值得進行的對話,而在創意產業展開合作是一個完美的出發點。
  註:本文作者著有《創意經濟》一書。
  譯者/馬拉  (原標題:約翰?霍金斯:中國的創造力正在提升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uuzkrljdypja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